一株普通的榕树,在账面上身价高达10余万元;一项实际支出60多万元的城市绿化工程,账面支付款却“疯长”到了150多万元……当前,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,特别是当前地方政府政绩园林绿化投资冲动,大树进城、名木进城使园林绿化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行业,也成为了腐败的高发区。(据8月20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
政府部门对城市绿化的重视,对人居环境的关心,本是情系民生的善举。但让人担忧的是,在这些巨大的投入中,有多少进腐败者的腰包?这些担忧并不多余。近年来,人们从查处的腐败案件中,看到了一个个城市绿化牵出的腐败问题。比如,防城港市园林处“窝案”,一项普通绿化工程,财政预算投资200多万元,而实际工程造价只需六七十万元,即使是通过虚开发票套取70多万后,也没达到预算的投入额度。类似的,当然不只这一起。
为什么城市造绿会有这么大的腐败利润?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城市喜欢大树古树进城,对于这些苗木特别是古树名木来说,个体差异性非常大,又具有唯一性,无法做到由物价部门统一定价。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门以地面以上1米左右的树木胸径为指标制定指导价,但树木枝丫支数、树冠形状、树高等都难以做成统一的指标,导致价格随意性很大,这就为腐败留下了不小的空间。
城市绿化涉及多个环节,如景观设计、土方工程、给水排水、后期管护等等,涉及规划、工程发包、工程选材监理等,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腐败的空间,各个环节几乎都可榨取高额的腐败利润,如一棵原产地2万元的银杏树,供货商要2万元利润,加上运输费和预留回扣,最后开价一棵可能就达10多万元。
绿化腐败也存在着种种形式。一是以少报多。移植到城市的树木,成活率是个未知数,后期补种资金也给腐败留下了孳生空间。比较廉价的小灌木,实际种植数根本无法量化,种七八千株入账1万株,很难发现。二是虚开发票,与供应商串通伪造虚假价格,将苗木价格抬高,套取工程款。三是收受回扣。利用职权为供货方、承包商提供方便,抬高价格,收受他们的回扣。四是成立公司搭建贪腐平台。有的绿化建设者自己或者让亲属成立公司,自己既做城市的绿化决策者,也做具体的运营者。
城市绿化往往是公共工程,具有一定的公益性,因此它的成本由纳税人支付。当纳税人的钱大量进入腐败者腰包,城市绿化工程造出天价,怎么能让他们满意?目前,很多城市对绿化工程投入巨大,因此,应该对绿化工程中的腐败引起高度重视。
其实,要减少或杜绝绿化中的腐败现象,和预防其他方面的腐败没有什么不同。一是要约束权力。在绿化工程中,要杜绝个别人说了算,减少长官意志现象;城市绿化必须防止违反科学的“大手笔”,不能一味求奢求洋,绝不能为了大树进城而破坏生态平衡。二是要公开。将项目招标、采购监管、工程管理、后期履约等信息公开,方便社会监督。三是加大审计、查处力度。有关部门要对绿化工程和各个环节加大监督,对发现的腐败要及时查处。(攸县纪委宣教室卿媛霞)
点击下载文件:
下一条:官员雷语不断暴露权力监督软肋
上一条:谨防工程建设领域“权利寻租”